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定向斑块旋切系统在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的10例股腘动脉ISR患者.观察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记录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及一期通畅率;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0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全部血运重建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在无其他介入治疗手段的辅助下,单纯运用定向斑块旋切系统开通靶病变的技术成功率为60%.支架植入率为40%,药物涂层球囊的使用率为50%.患者的术后踝肱指数(ABI)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5.7%、57.1%.3例患者术中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患者出现刀头卡陷,导致支架断裂和胫腓干栓塞;2例患者出现支架切割,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支架形态未发生明显异常改变,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血流通畅,无需处理.结论 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股腘动脉ISR效果确切,会发生一定的不良事件,但通常不造成严重后果,早期通畅率较好.
文献关键词:
定向斑块旋切系统;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
作者姓名:
李梓伦;吴伟滨;王冕;赵正德;刘云彦;姚陈;常光其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
引用格式:
[1]李梓伦;吴伟滨;王冕;赵正德;刘云彦;姚陈;常光其-.定向斑块旋切系统在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03):263-267,283
A类:
定向斑块旋切,定向斑块旋切系统
B类: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系统治疗,ISR,中山大学,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缓解,症状缓解情况,手术成功率,技术成功率,通畅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运重建,介入治疗,治疗手段,开通,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后踝,踝肱指数,ABI,刀头,支架断裂,栓塞,普通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形术,架形,严重后果,动脉硬化闭塞症
AB值:
0.1730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