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四川西昌电池厂沟火后泥石流成灾特征及防治措施分析
文献摘要:
火后泥石流是一种裹挟大量松散物质的特殊性洪流,与林火密切相关,其成灾特征与常规泥石流差异显著,因此常规泥石流的防治经验对其不完全适用.西昌"3·30"火灾后,火烧迹地火后泥石流频发,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火后泥石流的成灾特征,并针对性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是必要且迫切的.文中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新村电池厂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烧迹地及流域特征,研究了火后泥石流成灾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电池厂沟过火面积占总面积的83.37%,严重火烧区占33.47%,地表灰烬层广泛堆积于坡面,松散物源中坡面物源占69.83%.火后泥石流表现出频发性:首次暴发于火后一个月左右,首个雨季累计暴发5次;且泥石流起动降雨阈值低,易发性激增.据此,对该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短期应急(坡面枯木清理、植被恢复、简易谷坊坝);中期治理(沟内拦砂坝辅以坝后沉沙池);长期预防(森林防火、植被保护、预警避险).短期、中期方案已在电池厂沟实施,工程竣工后至今,综合治理效果得到了初步检验,可为今后火后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火后泥石流;火烧迹地;成灾特征;综合防治;工程治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相斌;胡卸文;曹希超;金涛;席传杰;黄健;杨瀛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试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相斌;胡卸文;曹希超;金涛;席传杰;黄健;杨瀛-.四川西昌电池厂沟火后泥石流成灾特征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2(04):1-8
A类:
B类:
川西,电池厂,火后泥石流,成灾特征,措施分析,裹挟,洪流,林火,防治经验,火灾后,火烧迹地,地火,当地人,生命财产安全,综合防治措施,凉山州,西昌市,新村,流域特征,过火,总面积,火烧区,灰烬,坡面物源,流表,发于,一个月,雨季,流起,起动,降雨阈值,易发性,激增,枯木,植被恢复,谷坊,拦砂坝,沉沙池,森林防火,避险,工程竣工,工后,治理效果,泥石流防治,工程治理
AB值:
0.3260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