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在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中的应用及两年随访结果
文献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当CTO病变介入治疗失败或潜在风险超过预期获益时,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SPM)可以成为一项替代性的策略选择.本研究意在探讨应用SPM技术,其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连续性入选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CTO病变,并在后续手术过程中行SPM技术的患者.主要终点为30~90d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的血管再通.次要终点为靶病变血运重建成功.安全性终点为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行SPM术后24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症状驱动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结果: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54例患者(54例病变)纳入本研究,其中有22例纳入改良SPM技术组,32例纳入传统的SPM技术组.主要终点为传统SPM技术组为20例(62.5%),而改良SPM技术组为20例(90.9%)(P<0.05),改良SPM技术组血管再通率显著更高.次要终点传统SPM技术完成26例(81.3%),改良SPM组完成21例(9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传统SPM组共有5例患者完成了因症状驱动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而改良SPM组为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尝试开通CTO病变的过程中,若开通该病变潜在的风险已经大于获益,可以采用SPM技术,在随访时再次尝试开通病变,血管再通率和血运重建成功率均较高,且长期随访显示该技术的有效性可以得到保证.
文献关键词:
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血管内超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若飞;韩静;秦政;杨承志;孟帅;胡宏宇;陈威;曹晓菁;金泽宁
作者机构: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若飞;韩静;秦政;杨承志;孟帅;胡宏宇;陈威;曹晓菁;金泽宁-.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在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中的应用及两年随访结果)[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07):714-721
A类:
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B类:
开通,随访结果,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治疗失败,潜在风险,SPM,替代性,策略选择,选自,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手术过程,中行,主要终点,90d,复查,靶病变血运重建,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电话随访,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血管再通率,试开,通病,重建成功率,长期随访,血管内超声
AB值:
0.19468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