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微波光子的卫星通信载荷架构及关键技术
文献摘要:
未来卫星通信正不断向多频段大带宽传输、多粒度柔性交换转发、宽带灵活空间高速组网的方向发展,对卫星通信载荷的处理交换能力以及高速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卫星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微波技术进行信号的星上处理和转发,在处理速度和传输带宽等方面存在的电子瓶颈,使之难以在兼顾载荷重量、体积和功耗的前提下,实现多频段、大带宽、多粒度、多通道的数据传输和高速率、大容量星间数据交互,因而难以适应未来卫星通信需求.微波光子学融合了微波和光子两大技术,具有工作频带宽、瞬时带宽大、无电磁干扰、接入灵活、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卫星通信载荷能够利用光学手段克服传统微波技术的电子瓶颈,大幅度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多频段、大带宽通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性能,为卫星通信载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针对基于传统微波技术的卫星通信所存在的局限性,探索未来新型微波光子卫星通信载荷架构,提出了微波光子通信载荷系统构成和实现方案,重点阐述了宽带光电/电光阵列转换模块、大瞬时带宽微波光子信道化单元及多尺度微波光子柔性交换模块的模块组成及功能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宽带低杂散微波光子变频、微波光子密集信道化及光交换矩阵等关键技术,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为降低系统体积、重量、功耗,提升系统稳定性,探索了系统的芯片化、集成化技术的可借鉴性思路;随后,针对微波光子载荷的卫星通信载荷在未来卫星通信和空间信息网络中潜在的重要作用,分析展望了基于微波光子载荷的卫星通信应用设想,提出了本地数据处理转发、远距离数据传输转发、分布式星群群内协作处理三种典型数据传输模式,支持Q/V、Ka、Ku等多频段、多带宽、多通道、多业务的微波信号接收及发送,以及高速率、大容量、远距离的激光链路数据交互;最后,对基于微波光子的卫星通信载荷技术的发展路线和有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未来多频段一体化卫星通信载荷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关键技术支撑.
文献关键词:
卫星通信载荷;微波光子;信道化;交换转发
作者姓名:
何元智;尹浩;谭庆贵;文爱军;刘韵
作者机构: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141;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0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元智;尹浩;谭庆贵;文爱军;刘韵-.基于微波光子的卫星通信载荷架构及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22(12):2945-2956
A类:
卫星通信载荷,交换转发
B类:
多频段,大带宽,多粒度,性交,宽带,组网,高速传输,传输能力,卫星通信系统,统通,微波技术,星上处理,处理速度,传输带宽,荷重量,功耗,多通道,高速率,大容量,星间,数据交互,通信需求,微波光子学,工作频带,瞬时带宽,宽大,无电,电磁干扰,体积小,重量轻,利用光,大幅度提高,通信信号,处理性能,系统构成,实现方案,电光,转换模块,微波光子信道化,交换模块,功能结构,低杂散,变频,光交换,提升系统稳定性,芯片化,集成化技术,空间信息网络,分析展望,通信应用,应用设想,远距离数据传输,星群,传输模式,Ka,Ku,多带宽,多业务,微波信号,信号接收,发送,激光链路,链路数据,发展路线,重难点问题,设计和应用
AB值:
0.268224
相似文献
面向6G的智能全息无线电
潘时龙;宗柏青;唐震宙;吕凯林;范忱;官科;谷一英;李杏;张俊文;于振明;李晓洲;武震林;赵家宁;朱啸龙;杨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57;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大连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116024;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微波光波融合创新中心,上海200240;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