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残疾人国家监护制度的建构路径与制度设计
文献摘要:
残疾人国家监护具有特殊性,除了补足行为能力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而我国现有的国家监护制度以当事人行为能力存在缺陷为前提,形成了残疾人权利保障的真空地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虽然从定位上明确了民政部门在国家监护中的核心作用,但规定笼统,操作性不强,现有的照护制度亦存在保障程度不足、方式单一的缺点.通过对美、德两国的立法和实践进行考查,结合我国国情,共有两种残疾人国家监护制度法律建构的路径,其中建立在民事监护基础上的残疾人国家监护路径更优.我国需要从完善残疾人国家监护的启动方式、构建多元化残疾人国家监护保护方式、优化残疾人国家监护人的选任和权利救济三个角度,建构和完善残疾人国家监护制度.
文献关键词:
国家监护;残疾人;民事行为能力;公权救济;私权救济
作者姓名:
邓勇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24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勇-.我国残疾人国家监护制度的建构路径与制度设计)[J].残疾人研究,2022(03):20-27
A类:
公权救济
B类:
残疾人,国家监护,监护制度,建构路径,护具,补足,当事人,人行为,存在缺陷,人权,权利保障,真空地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保,保障法,上明,民政部门,核心作用,笼统,照护,考查,制度法,护路,启动方式,构建多元,保护方式,监护人,选任,权利救济,民事行为能力,私权救济
AB值:
0.2861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