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微地震监测成果判断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为例
文献摘要:
现阶段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刻画的裂缝形态仅代表压裂裂缝网络的包络范围,很难精细刻画缝网包络中人工裂缝的真实形态,而且受速度模型、初至拾取等因素影响,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仅靠离散的微地震事件点分布位置信息无法判断裂缝井间连通性.为此,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玛131示范区示踪剂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井间人工改造裂缝是否连通的依据,总结未受天然裂缝影响情况下微地震事件点与邻井事件点最小距离规律,形成一种新的利用微地震监测结果定量评价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的方法.玛湖砂砾岩油藏在未受天然裂缝影响情况下,相邻井微地震事件交叉,且微地震事件距邻井事件最小距离小于10m,代表两井压裂裂缝连通;反之,微地震事件距邻井事件最小距离大于10m,代表两井压裂裂缝未真正连通.应用判断玛湖凹陷砂砾岩油藏井间裂缝连通性方法可以评价玛湖区块井间距与施工规模的合理性,也可推广到其他地区.
文献关键词:
微地震;砂砾岩油藏;示踪剂;井间连通性;井间距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卫东;刘腾蛟;纪拥军;张立峰;储仿东;张拢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河北涿州07275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卫东;刘腾蛟;纪拥军;张立峰;储仿东;张拢-.利用微地震监测成果判断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以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2(02):395-404
A类:
B类:
利用微,微地震监测,监测成果,砂砾岩油藏,压裂裂缝,井间连通性,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微地震事件,裂缝形态,裂缝网络,包络,人工裂缝,速度模型,初至拾取,事件定位,定位结果,仅靠,分布位置,位置信息,示踪剂,人工改造,造裂,天然裂缝,裂缝影响,影响情况,最小距离,监测结果,定量评价,10m,反之,玛湖凹陷,湖区,井间距,施工规模
AB值:
0.2112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