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节点分析劈分法的多层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
文献摘要:
识别注采连通关系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剩余油分布描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多层合采油藏注采量的准确劈分严重制约着井间连通性的精准识别.首先根据开井及储层改造等影响产量重要因素来确定劈分时间节点;再基于生产、射孔、封层、酸化压裂及产吸剖面等监测资料,采用"节点内线性内插,最后一个时间节点线性外推"的劈分法,进行注采量劈分;随后,基于阻容模型建立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识别多层井间连通情况;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建立判断系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油田的100余口井进行注采劈分,计算动态连通系数,通过示踪剂监测、判断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连通系数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程度高,与判断系数拟合趋势好.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同类油藏调整注采关系、制定剩余油挖潜方案提供了借鉴.
文献关键词:
注采量劈分;节点分析;多层油藏;动态连通性
作者姓名:
马立民;于忠良;余成林;田冷;岳大力;蒋丽丽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唐山 06300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立民;于忠良;余成林;田冷;岳大力;蒋丽丽-.基于节点分析劈分法的多层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11):4335-4343
A类:
注采量劈分
B类:
节点分析,多层油藏,动态连通性,通关,油田开发,开发方案,方案制定,剩余油分布,多层合采,采油,井间连通性,精准识别,储层改造,素来,时间节点,射孔,封层,酸化压裂,监测资料,内线,内插,点线,外推,阻容,定量识别,通情,生产资料,验证模型,连通系数,示踪剂监测,监测结果,高多层,识别精度,注采关系,剩余油挖潜
AB值:
0.3934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