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他人付款二维码侵财案件的定性反思——基于107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他人付款二维码侵财案件在司法实务处理中的问题在于:统一以盗窃罪论处的解决方案未考虑到案件的类型化特质;以骗取手段为由定性诈骗罪的判决结论难言合理;利用他人付款二维码提现的行为能否被认定为冒用他人身份的诈骗.根据是否介入提现行为,可将利用他人付款二维码侵财案件作类型化处理,分为介入提现型与直接扫取型两类.司法实务中将前者认定为盗窃罪或诈骗罪的理由均属不当.一方面,在此以财产性利益盗窃进行说理将面临诸多争议;另一方面,以骗取手段认定构成诈骗罪既遂将会在直接性要件以及财产损失的判断上面临质疑.而认定后者构成盗窃罪的结论尚需论证.在介入提现型案件中,行为人使用他人付款二维码提现等同于冒用他人身份的诈骗.实际的受骗对象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背后的自然人设置者,从而形成三角诈骗结构."预设同意"理论不仅能够说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处分权限以及处分行为,也能够说明被骗人错误认识的表现形式.
文献关键词:
付款二维码;第三方支付平台;打破占有;预设同意理论;错误认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淼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淼-.利用他人付款二维码侵财案件的定性反思——基于107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J].南大法学,2022(02):107-122
A类:
利益盗窃,打破占有,预设同意理论
B类:
付款二维码,刑事裁判文书,司法实务,实务处理,盗窃罪,论处,到案,类型化,骗取,诈骗罪,判决,论难,难言,提现,冒用,财产性利益,说理,既遂,要件,财产损失,上面,尚需,行为人,等同于,受骗,第三方支付平台,台背,自然人,人设,三角诈骗,处分权,权限,处分行为,被骗,骗人,错误认识
AB值:
0.2717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