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启蛰""惊蛰"考
文献摘要:
启蛰和惊蛰本指两种不同的物候和节气."启蛰"之名起源甚早,初指"始发蛰",物候表现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它发生在季冬之末至孟春之初,距离冬至四十六日左右,与立春时间相当;"惊蛰"之名产生于二十四节气中,物候表现为"雷乃发声,蛰虫咸动",发生时间在孟春之中至仲春之初,距离冬至七十五日左右,同时也是春耕正式开始的时间.启蛰与惊蛰的混同发生在西汉时期,是二十四节气体系调整并推广至民间后发生的.启蛰因与立春冲突而退出节气体系,惊蛰以其同为春季蛰虫动向且指示春耕而被纳入节气体系.随着历法的发展,物候对授时的影响减弱,启蛰和惊蛰不再被刻意区分,两者均被作为春季"发蛰"现象一概而论.启蛰和惊蛰两个概念同流而异源,理清此种关系特别是理清其异源关系,对于准确认识中国古代节气名称的生成和变迁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启蛰;惊蛰;《周髀算经》;《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
作者姓名:
白杨;胡新生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白杨;胡新生-."启蛰""惊蛰"考)[J].文化遗产,2022(03):36-42
A类:
四十六日
B类:
启蛰,惊蛰,物候,甚早,始发,东风,解冻,蛰虫,季冬,冬至,立春,名产,二十四节气,发声,发生时间,仲春,七十五,十五日,春耕,混同,西汉时期,历法,授时,刻意,一概而论,异源,淮南子,天文
AB值:
0.293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