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结构—解构视角:《诗人与死》的时空意象与拓扑思维
文献摘要:
郑敏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1991)是为纪念九叶派诗人唐祈而作,充分呈现了诗人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型之踪迹.使用"结构—解构"视角和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诗人与死》中核心意象的词频数据,可以阐明《诗人与死》的多元复杂的时空意象,解码本诗的"结构—解构—重构"的拓扑思维特质以及延异、反讽、互文性、播撒等艺术手法.此哀诗彰显郑敏融通德里达解构哲学与古典道家思想而成的"结构—解构"诗学,这为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创新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
文献关键词:
郑敏;唐祈;《诗人与死》;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时空意象;互文性;拓扑
作者姓名:
刘燕;周安馨
作者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燕;周安馨-.结构—解构视角:《诗人与死》的时空意象与拓扑思维)[J].江汉学术,2022(02):63-71
A类:
时空意象,唐祈,古典道家
B类:
郑敏,十四行,组诗,九叶派,从早,后现代主义,踪迹,数字人文,核心意象,词频,频数,解码,码本,思维特质,延异,反讽,互文性,播撒,艺术手法,德里达,道家思想,诗学,现代汉诗,创新与实践,范例,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AB值:
0.3680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