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覆膜对渣场生态恢复工程土壤及植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文献摘要:
渣场土壤存在保水能力不足、肥力低、密实度差等问题,自然恢复能力差,而现有的渣场植被恢复技术较为单一,急需开展新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研究.以堆置隧道开挖弃渣的渣场为模拟渣场,紫穗槐为供试植物种,采用客土喷播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随后覆盖PBAT黑色降解膜,设置覆膜不同开孔率(10%、20%、30%、40%、50%、60%与对照组CK),后期不进行管理,播种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检测土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相关指标.当覆膜开孔率为10%时,播种1年后,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保留量高于CK,覆膜开孔率20%的保留量略低于覆膜开孔率10%的.CK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最多,但相对于CK,覆膜开孔率10%、20%的植株保存率最高.覆膜开孔率10%能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地径,其次是覆膜开孔率20%的.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植株株高和植株地径等因素,覆膜开孔率20%是渣场生态恢复中最佳的覆膜方式.该方法能有效促进渣场生态恢复,同时为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文献关键词:
渣场生态恢复;覆膜开孔率;土壤养分;西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迪达尔·西尔地玛尼;周宏鑫;李绍才;孙海龙;孙大远;蒋瑜阳;幸可薇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65;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41;中铁成都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迪达尔·西尔地玛尼;周宏鑫;李绍才;孙海龙;孙大远;蒋瑜阳;幸可薇-.覆膜对渣场生态恢复工程土壤及植物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22(08):29-33
A类:
渣场生态恢复,覆膜开孔率
B类:
生态恢复工程,保水能力,肥力,密实度,自然恢复,恢复能力,植被恢复,恢复技术,堆置,隧道开挖,弃渣,紫穗槐,植物种,客土喷播,PBAT,降解膜,播种,土壤养分,植物生长,长相,土壤水,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留量,略低于,单位面积,株数,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覆膜方式,西南山区
AB值:
0.21830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