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益演变
文献摘要: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草措施实施中植被在不同生长阶段水土保持效益的演变规律,设置条带型(D1)、随机型(D2)、斑块型(D3)3种不同植草格局坡面,并以侵蚀退化裸地坡面(CK)作为对照开展试验,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整个植被生长过程中的坡面土壤侵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的生长可显著提升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推进,坡面的产流产沙量明显下降,减流效益达20.74%~79.03%,减沙效益达97.42%~99.40%,但在不同降雨类型下,随着植被生长,坡面减流减沙效益表现出的递增变化规律具有差异.(2)植被生长能逐渐削弱降雨因素对坡面产沙的影响,使得坡面减沙率在不同雨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不同雨型间坡面减流率的差异在植被生长各时期皆较大.减流率、减沙率与植被生长时间二者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491和0.792.植被生长指标(分蘖数、盖度、株高)与坡面产流产沙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从整个植被生长过程来看,3种植草格局的水土保持效益大小表现为D1>D3>D2,在植被生长的前期以及前中期,高植株密度的分布格局强于低植株密度分布格局,后期各格局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严重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文献关键词:
植被生长阶段;天然降雨;不同植草格局;红壤侵蚀退化地;水土保持效益
作者姓名:
黄博文;查瑞波;毛兰花;吴洁玲;刘家明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州350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博文;查瑞波;毛兰花;吴洁玲;刘家明-.红壤侵蚀退化坡面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益演变)[J].水土保持学报,2022(04):135-142
A类:
不同植草格局,植被生长阶段,红壤侵蚀退化地
B类:
坡面,植被恢复,恢复过程,水土保持效益,花岗岩红壤,措施实施,演变规律,条带,带型,D1,机型,D2,斑块型,D3,裸地,照开,天然降雨,降雨条件,生长过程,土壤侵蚀,蚀变,产流产沙,产沙量,减流效益,降雨类型,减流减沙效益,降雨因素,雨型,流率,异在,生长时间,对数函数,函数关系,生长指标,分蘖数,盖度,株高,前中期,植株,分布格局,密度分布,水土流失区
AB值:
0.2724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