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文献摘要:
刈割是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为探究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于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8,5,2 cm),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共4个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通过测定群落植物的种类、高度、密度和盖度,并记录群落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及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物种数,分析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物种在留茬5 cm处理下呈现出显著正联结.对照区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11%,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12%;留茬8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4%,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4%;留茬5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7%,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5%;留茬2 cm具有明显负关联的物种对占总体的33%,具有明显正关联的物种占总体的17%.留茬5 cm处理时共同出现百分率、Dice系数(DI指数)及Ochiai系数(OI指数)均较对照区降低.
文献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留茬高度;种间关系
作者姓名:
李雅男;张峰;史世斌;陈大岭;张彬;赵萌莉
作者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雅男;张峰;史世斌;陈大岭;张彬;赵萌莉-.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种间关系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2(06):1336-1342
A类:
B类:
刈割留茬高度,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种间关系,Stipa,grandis,利用方式,锡林郭勒盟,牧场,典型草原,围封,生物量,高峰期,盖度,方内,所有物,物种数,优势物种,正联,同出,百分率,Dice,DI,Ochiai,OI
AB值:
0.242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