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驱动力.研究3种利用方式(围封、放牧和刈割)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 表明:围封、放牧和刈割利用下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分别为30.24nmol/g、16.22nmol/g和14.52nmol/g,且均呈显著差异.0~30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刈割>围封>放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利用方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H值、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刈割会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低;围封相对于放牧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比较,围封更有利于遏制贝加尔针茅草原的退化.
文献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作者姓名:
荆佳强;萨仁其力莫格;秦洁;张海芳;李明;杨殿林
作者机构: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11086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天津3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荆佳强;萨仁其力莫格;秦洁;张海芳;李明;杨殿林-.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2(02):33-40
A类:
贝加尔针茅草原,24nmol,22nmol,52nmol
B类:
草原土壤,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围封,放牧,刈割,可持续利用,下土,PLFA,30cm,土层,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
AB值:
0.1361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