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常用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以系统性、慢性、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代表,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循环可检出大量自身抗体及多器官受损,其中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常见并发症,患病率介于37%~95%之间,仅次于狼疮性肾炎,已成为影响SLE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
文献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神经免疫界面;免疫效应细胞;炎症介质;致病性自身抗体;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燕红梅;巫燕琴;郑晓杰;董光富
作者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80;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燕红梅;巫燕琴;郑晓杰;董光富-.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常用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2(02):333-341
A类: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神经免疫界面
B类:
免疫学机制,动物模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解交,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血循环,neuropsychiatric,NPSLE,患病率,仅次于,狼疮性肾炎,免疫效应细胞,炎症介质,致病性自身抗体
AB值:
0.2428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