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晚始新世—渐新世东南印度洋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文献摘要:
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响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质历史上的重大气候转型机制和预测未来地球系统对于气候突变的响应,然而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该区域周边陆地的古气候响应研究.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9航次U1516站位深海沉积物的年龄框架以及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确定了该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大陆,进而重建了构造时间尺度上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南大洋周边大陆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古地理改变的响应.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34.1,33.6)Ma和[31.3,29.8)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主要受控于邻近区域古地理格局重大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气候条件趋于干冷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降低的特征.在[33.6,31.3)Ma和[29.8,25.2]Ma期间,物源区的古气候则主要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前一阶段由干冷向湿热转变,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相应增高;在后一阶段,气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干冷状态,陆表化学风化强度也较弱.
文献关键词: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碎屑沉积物;古气候;始新世—渐新世;东南印度洋;化学风化;气候转型;源—汇过程
作者姓名:
范庆超;徐兆凯;孙天琪;李铁刚;常凤鸣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71006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庆超;徐兆凯;孙天琪;李铁刚;常凤鸣-.晚始新世—渐新世东南印度洋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03):9-19
A类:
东南印度洋,印度洋沉积物,U1516
B类:
晚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源,气候指示意义,南大洋,周边地区,气候响应,响应研究,地质历史,大气候,气候转型,转型机制,预测未来,地球系统,气候突变,迄今为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航次,深海沉积物,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元素组成,西南部,时间尺度,物源区,转折期,古气候演化,全球气候变化,古地理,Ma,受控,邻近区,地理格局,重大变化,气候条件,干冷,陆表,化学风化强度,湿热,热转,碎屑沉积物
AB值:
0.2754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