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上新世以来伊豆-小笠原海脊黏土矿物的来源与古气候意义
文献摘要:
对伊豆-小笠原海脊(ODP 782A孔)上新世以来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组成、含量及矿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42%)和蒙皂石(42%)为主,绿泥石的平均含量为14%,高岭石的含量最低,平均仅为2%.伊利石的结晶度较好,平均为0.25°Δ2θ;化学指数较低,平均为0.31;表明伊利石主要形成于干冷的气候环境.通过将ODP 782A孔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和含量与周边可能源区对比,并结合伊利石和蒙皂石的矿物学参数特征,我们认为蒙皂石主要来源于伊豆-小笠原海脊周边岛弧火山物质;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主要来自亚洲大陆风 尘.上新世以来(伊利石+绿泥石)/蒙皂石比值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并且在5.3~3.6、3.6~1.6、1.6~0 Ma的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该比值与全球深海δ18O值所记录的全球变冷、北太平洋ODP 885/886孔风尘通量和灵台黄土沉积速率,以及日本海U1430站伊利石/蒙皂石比值所指示的亚洲内陆干旱变化的总体变化趋势和阶段性变化的时间点大致同步,表明该比值敏感地响应了全球变冷和亚洲内陆的干旱.上新世以来(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比值表现为高/低交替变化,分别与中国灵台黄土磁化率高/低变化相对应,由于黄土磁化率记录了亚洲内陆干/湿变化,因此该黏土矿物比值敏感地响应了亚洲内陆的古气候变化,因而可以作为可靠的亚洲大陆干/湿变化示踪指标.
文献关键词:
伊豆-小笠原海脊;黏土矿物;物源;上新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佳毅;蒋富清;颜钰;郑昊;常凤鸣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佳毅;蒋富清;颜钰;郑昊;常凤鸣-.上新世以来伊豆-小笠原海脊黏土矿物的来源与古气候意义)[J].地学前缘,2022(04):73-83
A类:
782A,U1430
B类:
上新世,伊豆,小笠,海脊,黏土矿物,气候意义,ODP,沉积物,矿物学特征,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结晶度,干冷,气候环境,矿物组合,组合特征,源区,参数特征,岛弧,火山,陆风,Ma,阶段表现,深海,18O,变冷,北太平洋,风尘,灵台,黄土沉积,沉积速率,日本海,所指,内陆,阶段性变化,磁化率,古气候变化,示踪,物源
AB值:
0.26610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