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陆相流域盆地沉积通量模拟及古地貌意义——以西藏尼玛地区为例
文献摘要:
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地貌演变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高原中部新生代地貌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仍旧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通过不同研究手段得到的结论也存在较大不同.流域盆地内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其沉积场所的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等重要信息,同时也记录了源区的剥露历史,以及整个流域盆地的时空展布、地貌演变、风化强度和沉积通量变化等重要的地表过程.高原中部至少在早中新世就已形成的内流水系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地貌演化提供了可能.基于源—汇系统质量平衡原则,以高原中部新生代尼玛盆地及其物源区构成的陆相盆地源—汇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沉积通量数值模拟(BQART-MCS)为研究方法,尝试重建高原中部新生代晚期的地貌格局.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在年均气温为2℃~10℃、最大地势为1~3 km、干旱—半干旱的地貌条件下,源区产生的碎屑物质总量才可以与汇区沉积物总量达到平衡.本项研究是深时沉积通量数值模拟方法(BQART-MCS)在青藏高原的首次尝试,为在陆相盆山源—汇系统开展沉积物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关键词:
源—汇系统;沉积通量;数值模拟;尼玛盆地;古地貌
作者姓名:
王新航;汪银奎;旦增平措;巴桑曲珍;韩中鹏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拉萨 850000;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南水文水资源分局,西藏山南 856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新航;汪银奎;旦增平措;巴桑曲珍;韩中鹏-.陆相流域盆地沉积通量模拟及古地貌意义——以西藏尼玛地区为例)[J].沉积学报,2022(04):912-923
A类:
尼玛盆地,BQART
B类:
沉积通量,古地貌,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貌演变,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代地,动力学机制,仍旧,研究手段,沉积物,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古环境,环境特征,重要信息,展布,风化强度,地表过程,早中新世,内流,地貌演化,系统质,质量平衡,物源区,陆相盆地,MCS,试重,地貌格局,地势,半干旱,地貌条件,区产,碎屑,本项,深时,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
AB值:
0.337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