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区域地下水循环模式
文献摘要:
山区地下水流动受到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限于资料有限,其流动模式与控制机理尚不清晰.特别是地处甘肃北山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河西走廊以及祁连山北麓区域地下水的流动模式,直接决定了处置库在万年时间尺度上的安全性.基于区域遥感构造解译、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地球物理勘探以及水文地质钻探,获取了典型剖面的水文地质结构与渗透特征;综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数据,构建了甘肃北山 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区的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构建区域地下水流动数值模型与多情景模拟,分析了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山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式.结果 表明,地形对于该地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式具有主控作用,祁连山山区地下水难以越过海拔最低的河西走廊至北山山区排泄,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山区地下水系统与北山山区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北山山区地下水在地形与岩性的控制下,仅发育局部流动系统且渗流速度缓慢.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的阻滞作用,北山新场地下水无法径直向南穿越构造向花海盆地排泄,渗流路径长度明显增加;仅有F95断裂构造以南山前地带地下水可向花海盆地排泄,但由于集水流域有限、渗流速度缓慢、循环交替能力差,排泄量较小.本研究探究了山区-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候选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地下水流动系统;水化学与同位素;地下水数值模拟;甘肃北山
作者姓名:
董艳辉;符韵梅;王礼恒;王驹;张倩;宗自华;周志超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艳辉;符韵梅;王礼恒;王驹;张倩;宗自华;周志超-.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区域地下水循环模式)[J].地质科技通报,2022(01):79-89
A类:
F95
B类:
甘肃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区,地下水循环,循环模式,区域气候,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共同控制,流动模式,控制机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选区,祁连山北麓,万年,时间尺度,构造解译,构造演化分析,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典型剖面,水文地质结构,渗透特征,综合区,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特征数据,山山,水文循环,概念模型,流动数,数值模型,多情景模拟,主控,越过,地下水系统,岩性,局部流动,渗流速度,阻滞作用,新场,径直,花海,海盆,渗流路径,路径长,断裂构造,南山,山前,可向,集水,排泄量,选场,场址,适宜性评价,地下水流动系统,水化学与同位素,地下水数值模拟
AB值:
0.2742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