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漯河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分析及仿真模拟优化
文献摘要:
[目的]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探究城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路径,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与空间句法等模型,进行多时相的漯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析和预测仿真.[结果]①形态分维数由2003年的1.64增长到2013年的1.70,2018年达1.75;②?聚集维存在数据突变点,空间集聚状态在不同圈层存在差异;③2003—2018年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显著降低;④构建ANN-CA-GM(1,?1)城市增长模型模拟"底线、约束和理想"3种未来情景,对构筑空间和绿度空间的耦合发展过程进行预测: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至156.71?km2,其中理想情景下的构筑空间集聚范围回落至市政府周边5500 m,与绿度空间面积比为1.00:1.48.[结论]①2013年城市形态接近最优,随后由于城市高密度发展,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密,与绿度空间耦合交流受阻;②?在2018年市政府周边14圈层(7000?m)范围内建设用地高度聚集,此区域内发展生态用地有助于引导精明增长,构建韧性城市;③?绿度空间面积大且可达性程度高的区域集中在建设用地高度聚集范围以外,而聚集区内的沿河绿地空间利用程度低;④?理想情景空间耦合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划定"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撑与空间布局参考,通过绿地布局实现城市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图7表4参33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分形理论;复杂巨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鑫宇;段彦博;龚漫;田国行
作者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鑫宇;段彦博;龚漫;田国行-.漯河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分析及仿真模拟优化)[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2(01):95-104
A类:
B类:
漯河市,构筑空间,度空间,空间耦合分析,仿真模拟,模拟优化,城市规划布局,耦合路径,城市用地,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空间句法,多时相,LUCC,分维数,变点,空间集聚,圈层,空间可达性,GM,城市增长,增长模型,模型模拟,未来情景,耦合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增至,km2,回落,市政府,面积比,城市形态,过密,内建,发展生态,生态用地,精明增长,韧性城市,聚集区,沿河,绿地空间,空间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定量化,量化数据,绿地布局,城市生态,生态服务,有效供给,分形理论,复杂巨系统理论
AB值:
0.3964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