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康法促进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针康法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2)和针康组(n=12),分别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针康法干预.对照组纳入10例年龄等基线信息与脑卒中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受试者.干预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并对受试者进行fNIRS检查.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计算脑皮质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皮质(PMC)及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C)的功能强度变化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 干预前,康复组和针康组FMA-L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提高(t>3.770,P<0.001),针康组高于康复组(t=2.252,P<0.05).干预前,对照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康复组和针康组(P<0.05),后两组皮质运动相关区域功能连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8,P>0.05);干预后,康复组和针康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均提高(t>2.178,P<0.05),其中针康组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增强(P<0.05),针康组SMC区LI提高(P<0.05);针康组FMA-LE评分变化量与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 针康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SMC的非对称性激活.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患侧PMC的激活增强有关.
文献关键词:
脑卒中;针康法;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脑重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强;王雪;穆姿辰;张世强;朱路文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强;王雪;穆姿辰;张世强;朱路文-.针康法促进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01):32-37
A类:
B类:
针康法,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脑卒中患者,脑皮质,江中,中医药大学,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常规康复训练,基线信息,健康受试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氧合血红蛋白,HbO2,辅助运动区,SMA,PMC,感觉运动,运动皮质,SMC,强度变化,偏侧化,LI,功能连接强度,强度高,区域功能,患侧,变化量,非对称性,运动功能恢复,脑重塑
AB值:
0.2158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