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在对公开的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评价的基础上,选用较高精度的青藏高原科学研究所300 m土地利用数据(简称TPDC LUCC),采用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和变化率等指标,分析青藏高原1992—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数据集及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归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公开数据集中,TPDC LUCC数据集序列最长,精度最高,尤其是对耕地、城镇用地及水体分类精度较好;欧洲航天局300 m土地利用数据(ESA LUCC)对草地的分类精度最高,耕地精度最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30 m土地利用数据(CASearth LUCC)对冰川和城镇用地的分类较准确,未利用土地误差较大;②青藏高原草地分布最广,多年平均占比约70.02%,其次是沙地、裸地等未利用土地,约占15.81%;城镇用地扩张较快,1992—2005年、2005—2015年两期增长率分别是2.34%、4.69%;1992—2015年,青藏高原未利用土地的9.14%转为草地,灌丛和耕地的3.27%转为林地,冰川的5.5%转为水体;③1992—2018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上升了1.17℃,降水和气温增加,是东部区域草地、灌丛、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气温明显上升致使西北部冰川融化,城市化促使城镇用地增加、耕地减少,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对青藏高原草地、林地的恢复有显著推动作用.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青藏高原;数据集评价;归因分析
作者姓名:
彭海月;任燕;李琼;魏加华
作者机构:
青海大学 水利电力学院,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 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西宁 810016;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海月;任燕;李琼;魏加华-.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08):41-49,57
A类:
TPDC,CASearth
B类:
青藏高原,高原土,时空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评价,LUCC,土地利用变化,气候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变化归因,公开数据集,分类精度,欧洲航天局,ESA,草地,地精,中国科学院,信息创新,利用土,沙地,裸地,城镇用地扩张,两期,灌丛,林地,原平,平均气温,气温上升,驱动因素,西北部,冰川融化,保护政策,数据集评价,归因分析
AB值:
0.2868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