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分析——以喀什三角洲为例
文献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地下水开采和灌溉效率低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明显.该类地区地下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仍相对有限,尚需进一步探索.以喀什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3种方法,研究其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水资源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喀什三角洲地区2010-2018年期间,耕地、建筑用地面积均呈增大趋势,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现减小趋势.②地下水位埋深呈现西北高、中南部低的特点,埋深范围为0.5~31 m.北部埋深范围介于10~31 m,中、南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介于0.5~10 m.③研究区2018年较2010年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地下水埋深5~10 m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他埋深区间特别是0~5 m占比越来越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平均埋深范围在5~10 m.因地下水水资源为研究区主要供水水源与耕地灌溉水源,耕地面积所对应的地下水埋深增幅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对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敏感,该类地区地下水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类型息息相关.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克里金插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云;李升;高远;葛燕燕;余江祥
作者机构: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云;李升;高远;葛燕燕;余江祥-.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分析——以喀什三角洲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2(05):38-44
A类:
喀什三角洲地区
B类: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土地利用变化,变化关系,关系分析,地下水开采,灌溉效率,地下水水位,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尚需,Kriging,插值法,土地利用动态度,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建筑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地下水位埋深,中南部,较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供水水源,灌溉水源,耕地面积,因人,人类活动,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区域生态,时空变化,克里金插值
AB值:
0.1861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