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岩-土交界面处超大直径过江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特征
文献摘要:
以武汉市三阳路超大直径过江"公铁合建"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探讨了强震作用下岩-土交界面处隧道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地震响应包络特征.基于ABAQUS软件研发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了双隧道(含内部构件公路板与竖向隔板)-土体有限元模型,土体本构采用了修正的Davidenkov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混凝土本构采用损伤塑性模型以模拟其开裂、损伤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在岩-土交界面附近,盾构隧道衬砌的加速度、位移及应力响应均出现突变;由于隧道结构穿越了软硬土层,其破坏始于拱腰的退出工作,进而衬砌内部构件节点破坏,拱肩最后破坏;衬砌拱腰处的破坏区域均在岩-土交界面附近的软土层中;衬砌内部构件的存在使得超大直径衬砌拱侧的水平剪应力明显减小.
文献关键词:
盾构隧道;衬砌;岩-土交界面;损伤演化规律;地震响应包络;强震
作者姓名:
姚二雷;刘志芳;苗雨
作者机构: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10;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水利学院,武汉 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二雷;刘志芳;苗雨-.岩-土交界面处超大直径过江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2(06):90-94,100
A类:
地震响应包络
B类:
交界面,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特征,武汉市,三阳,阳路,公铁合建,隧道工程,强震作用,损伤演化规律,ABAQUS,软件研发,动力有限元,有限元计算,计算平台,双隧道,竖向,隔板,土体,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损伤塑性模型,损伤特征,隧道衬砌,应力响应,隧道结构,出工,点破,破坏区,软土层,剪应力
AB值:
0.3172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