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洪涝灾害风险研究
文献摘要:
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中占地面积大且相对较难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洪涝灾害风险时所受损害的风险相对较大.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洪涝灾害风险防范需求,以山西省三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共422个为例,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及文物本体3个方面构建洪涝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风险评估方法,以山西省域尺度下洪涝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南部地区的洪涝风险相对较高;时间分布上而也存在显著差异,洪涝风险在7月份达到峰值,汛期相对其他时期较高,主要集中于夏季(7~9月).洪涝灾害风险时空分布差异结果可为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规划与监测防范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法
作者姓名:
汪怡;梁龙;孙延忠;宫阿都;刘颖慧;陈云浩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汪怡;梁龙;孙延忠;宫阿都;刘颖慧;陈云浩-.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洪涝灾害风险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2(03):35-47
A类:
B类:
不可移动文物,洪涝灾害风险,风险研究,占地面积,难保,受损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自然灾害风险,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理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文物本体,风险评估方法,省域,评估研究,南部地区,洪涝风险,时间分布,汛期,分布差异,文物防灾减灾,防灾减灾规划,防范措施,指标体系法
AB值:
0.2405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