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氧化物陶瓷闪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闪烧是近些年广受关注的一种电场辅助烧结技术.本文介绍了闪烧的起源与发展,并对闪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闪烧孕育与引发过程的研究方面,发现了孕育阶段的非线性电导特征和电化学黑化现象,提出了氧空位主导的缺陷机制;在闪烧阶段的快速致密化研究方面,提出了电场作用导致的缺陷产生和运动会在粉体颗粒间产生库仑力,有利于烧结前期的致密化过程,同时发现闪烧致密化过程中还伴随着金属阳离子的快速运动;在闪烧阶段的晶粒生长和微结构演变方面,发现了试样温度沿电流方向呈非对称分布,试样中间位置的晶界迁移率明显提高,提出电化学缺陷对微观结构有重大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团队利用电场作用下出现的低温快速传质现象,发展了陶瓷闪焊技术,实现了同种陶瓷/陶瓷、陶瓷/金属,甚至异种陶瓷/陶瓷之间的快速连接;发展了陶瓷闪烧合成技术,不仅实现了典型氧化物陶瓷的快速合成,而且实现了高熵陶瓷和具有共晶形貌的氧化物陶瓷的快速合成;发展了氧化物陶瓷的电塑性成形技术,初步实现了氧化锆陶瓷低温低应力下的快速拉伸和弯曲变形.本文最后总结了闪烧机理研究面临的挑战,并从焦耳热效应和非焦耳热效应两方面展望了闪烧的发展方向,期望对闪烧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有所裨益.
文献关键词:
闪烧;焦耳热;缺陷;连接;合成;成形;综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金铃;刘佃光;任科;王一光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成都 611756;西南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北京理工大学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金铃;刘佃光;任科;王一光-.氧化物陶瓷闪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22(05):473-480
A类:
闪烧
B类:
氧化物陶瓷,电场辅助烧结,烧结技术,起源与发展,非线性电导,黑化,氧空位,电场作用,运动会,粉体颗粒,库仑力,致密化过程,金属阳离子,快速运动,晶粒生长,结构演变,电流方向,非对称分布,晶界迁移,迁移率,重大影响,本团,下出,传质,异种,快速连接,合成技术,快速合成,高熵陶瓷,共晶,晶形,电塑性,塑性成形,成形技术,氧化锆陶瓷,低应力,弯曲变形,焦耳热,热效应,裨益
AB值:
0.3301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