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人工耳蜗植入抑制耳鸣与听觉中枢神经调控
文献摘要:
耳鸣作为一种在耳内或头颅内自发产生的鸣响,一般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两大类.主观性耳鸣机制目前不明,且没有确切的客观记录手段,在治疗方面更有诸多困难.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 C I )术前常伴有耳鸣(有报道范围在 66% ~88%[1 ] ).已有研究发现,人工耳蜗不仅可帮助患者恢复听力,还可对耳鸣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2~4 ] ,甚至有研究者建议对严重耳鸣的患者行CI以治疗耳鸣[5 ].研究认为C I抑制耳鸣的机制包括电刺激神经理论和大脑皮层重塑理论等[6 ].耳鸣患者的功能性脑成像显示,耳鸣与中枢听觉通路及非听觉脑区都具有相关性.绝大部分 CI 患者术前为慢性耳鸣[7 ] ,由于听力损失的发生时间大多很长,耳蜗去传入被认为是耳鸣的主要诱因,而中枢神经系统的后续变化被认为是耳鸣持续的原因,这一过程与神经可塑性有关[8 ].另外,还有非听觉神经网络参与耳鸣的发生,其所起的作用包括:①额叶顶区的意识/注意;②压力/情绪神经网络,如前扣带回皮层、脑岛和杏仁核;③海马和海马旁区域参与症状感知、焦虑和相关痛苦的记忆/认知[9 ].这些脑区研究很需要核磁检查,但CI术后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I)检查的兼容性以及磁铁在影像图像上产生的伪影会给诊断带来困难[10].为探寻人工耳蜗抑制耳鸣的机制需探索其他技术手段,本文拟从听觉中枢神经调控及其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探讨.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杨仕明;王倩
作者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引用格式:
[1]杨仕明;王倩-.人工耳蜗植入抑制耳鸣与听觉中枢神经调控)[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04):347-349
A类:
B类:
人工耳蜗植入,制耳,听觉,神经调控,头颅,颅内,鸣响,主观性耳鸣,两大类,诸多困难,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cochlear,implant,重耳,电刺激,经理,大脑皮层,脑成像,脑区,绝大部分,前为,慢性耳鸣,听力损失,发生时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可塑性,网络参与,额叶,叶顶,如前,前扣带回皮层,脑岛,杏仁核,海马,症状感知,痛苦,后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I,兼容性,磁铁,伪影,断带,寻人,法方
AB值:
0.3845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