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
文献摘要: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μg·mL-1和96.12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μg·mL-1和0.63μg·mL-1.结果表明,平头炭疽菌Cts18相比胶孢炭疽菌Cts22对多菌灵和戊唑醇更加敏感,其中戊唑醇可作为生产中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之一.
文献关键词:
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平头炭疽菌;胶孢炭疽菌;杀菌剂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娜;范翘楚;周佳;宋雅静;张古文;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
作者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娜;范翘楚;周佳;宋雅静;张古文;冯志娟;卜远鹏;王斌;龚亚明-.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22(12):2682-2688
A类:
平头炭疽菌,Cts18,Cts22
B类:
菜用大豆,大豆炭疽病,分离鉴定,大豆生产,真菌性病害,破坏力,豆荚,色斑,斑点,商品性,国菜,上面,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种类鉴定,主要病原菌,Colletotrichum,truncatum,胶孢炭疽菌,gloeosporioides,多菌灵,戊唑醇,EC50,病原菌鉴定,杀菌剂敏感性
AB值:
0.178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