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胸椎OVCF患者20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5例,年龄74.5±8.2岁.根据患者是否伴肋间痛症状,分为肋间痛组(A组)和无肋间痛组(B组),提取患者相关因素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骨折节段(上、中、下胸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类型(楔型、双凹型、扁平型)、有无椎管侵占、椎体稳定性、骨折严重程度[非重度(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椎间孔面积减小率等内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再对其有效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BMI、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非重度、重度)、有无椎管侵占、椎体是否稳定、椎体骨折节段(中、下胸椎)与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胸椎OVCF后肋间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椎间孔面积减小率[(OR=1.106,95%CI为1.059~1.156,P=0.000)].结论:患者骨折严重程度、椎体骨折节段、骨折类型、椎体稳定性、椎管侵占与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是胸椎OVCF后发生肋间痛的相关因素.而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是胸椎OVCF后发生肋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肋间痛;危险因素
作者姓名:
陈润森;陈思;李广州;王清;张建;张鹏鑫;雷舒澳
作者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骨科 401320 重庆市
引用格式:
[1]陈润森;陈思;李广州;王清;张建;张鹏鑫;雷舒澳-.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12):1089-1094
A类:
B类:
胸椎,椎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折患者,肋间痛,危险因素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我院,中男,痛症,患者相关因素,合并症,及冠,冠心病,折节,节段,体质指数,body,mass,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折类型,扁平,椎管,侵占,椎间孔,统计学分析,因素筛选,统计学差异,椎体骨折
AB值:
0.2272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