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
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内裂隙征(
OR=7.00,95%
CI 1.57~31.30,
P<0.05)、椎基静脉孔(
OR=7.52,95%
CI 1.94~29.16,
P<0.01)、PVP(
OR=10.98,95%
CI 2.51~47.94,
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
OR=5.91,95%
CI 1.45~24.15,
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
OR=3.60,95%
CI 1.70~7.65,
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
OR=24.80,95%
CI 5.28~116.37,
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
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脊柱骨折;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水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毕航川;段浩;王均;董俊杰;李云轩;舒钧;王志华
作者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昆明 6501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毕航川;段浩;王均;董俊杰;李云轩;舒钧;王志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22(04):307-313
A类:
B类: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渗漏,危险因素分析,OVCF,病例对照研究,及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男,骨密度,受伤,手术时间,后壁,内裂,裂隙,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注入速度,不相关,稀薄,骨水泥注射,边缘区,脊柱骨折
AB值:
0.1281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