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体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文献摘要:
滩坝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储集体,已经成为中国陆相湖盆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滨浅湖滩坝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文中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累计粒度概率曲线、暗色泥岩泥地比和砂地比敏感参数分析结果,对该地区上干柴沟组滨浅湖滩坝砂体发育演化特征和古地貌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发育辫状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滩坝砂体发育,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细砂岩—极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反映波浪作用的两段跳跃式加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浪成沙纹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2)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滩坝砂体发育规模先增大后减小;早期到中期,滩坝砂体发育规模不断增大,其中近岸坝主要表现为向南和向东2个方向扩张,呈北偏西方向展布,远岸坝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扩张,呈近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中期到晚期,滩坝砂体的发育规模不断减小,其中近岸坝主要表现为向南北2个方向收缩并向东扩展,展布方向变为东偏南转东北方向,远岸坝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收缩.(3)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古地貌呈西高东低、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从早期到中期,研究区中部古地貌高点不断向东和东南方向大幅度扩展,范围不断扩大;中期到晚期,古地貌高点范围不断向北和北西2个方向收缩,范围缩小;同时,研究区东南角古地貌高点范围不断向北扩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体发育演化受控于物源规模大小和微古地貌的发育演化,其中微古地貌发育演化是滩坝砂体发育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相似的地质背景下滩坝砂体成因的岩性圈闭预测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滩坝砂体;古地貌;上干柴沟组;新近纪;柴达木盆地
作者姓名:
易定红;石亚军;李翔;龙国徽;倪祥龙;李积永;王兆兵;马新民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集团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 7362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易定红;石亚军;李翔;龙国徽;倪祥龙;李积永;王兆兵;马新民-.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体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古地理学报,2022(04):713-727
A类:
上干柴沟组
B类: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系上,滩坝砂体,沉积演化,岩性油气藏,储集体,陆相湖盆,增储上产,中新统,湖滩,油气勘探前景,有利勘探区带,勘探目标,岩心,岩石薄片,暗色泥岩,砂地比,敏感参数,参数分析,砂体发育,演化特征,古地貌,地貌演化,三角洲,沉积体系,岩屑,长石,细砂岩,成熟度,分选,选磨,磨圆,圆度,波浪作用,两段,跳跃式,悬浮式,沉积构造,构造类型,成沙,波状,丘状交错层理,透镜状,发育规模,近岸,南和,向东,偏西,展布,远岸,南北方,北西,缩并,偏南,东北方向,西高东,从早,高点,东南方,东南角,受控,物源,地貌发育,主要控制因素,地质背景,砂体成因,岩性圈闭,新近纪
AB值:
0.2784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