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部民族地区的"小额多数纠纷":机理与治理
文献摘要:
在西部民族地区伴随社会转型的矛盾纠纷中,经济、消费、环境等领域的侵权行为(如产品质量损害、欺诈服务、超标排污)以"小额多数纠纷"的形式会扰乱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由于权益侵害的隐蔽性和个体所受损害的小额性,小额多数纠纷未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理论研究上的匮乏,加之学界聚焦"大额多数纠纷"的问题意识,政策更为关注"抓大放小",导致社会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有效性不够、延展性不足、重心下移难.从初步调查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小额多数纠纷具有易发性和较强的抗干扰性.行政部门的事后干预无法完全有效纠正小额多数侵权行为;司法解决亦难以发挥实际作用;社会组织介入因覆盖面小、创新不足,存在明显的能力短板.多数违法侵权行为人得以逃避责任,默默忍受的小额权益受侵害方在冤抑情绪的累积中,往往出现"维权"行动的扭曲.小额多数纠纷容易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灰犀牛",它们一旦演变为公共安全事件,将危及社会稳定,影响乡村振兴进程.为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小额多数纠纷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应及早建立和完善以"干预的有效性、解决的依法性和治理的公共性"为架构的综合治理体系,防范问题升级,实现此类纠纷的及时治理.
文献关键词:
小额多数纠纷;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控制;治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征
作者机构:
西华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征-.西部民族地区的"小额多数纠纷":机理与治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19-128
A类:
小额多数纠纷
B类: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矛盾纠纷,侵权行为,欺诈,排污,扰乱,生活秩序,权益侵害,隐蔽性,受损害,理论界,大额,问题意识,抓大放小,安全与风险,风险治理,治理有效性,延展性,重心下移,初步调查,易发性,抗干扰性,行政部门,实际作用,组织介入,能力短板,行为人,逃避责任,默默,忍受,维权,易成,安全领域,灰犀牛,公共安全事件,纠纷治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共性,综合治理体系,防范问题,社会控制
AB值:
0.3330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