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杂祀、天象与皇权:东晋哀帝欲行"洪/鸿祀"考
文献摘要:
东晋哀帝隆和元年因"天文失度"欲行"洪/鸿祀",遭臣下谏止,未果而终."洪/鸿祀"当作"洪祀",典出《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意即大祀,万民有过,天降六沴,天子以格祀之礼大祀五精帝求得谅宥.因经典依据、具体仪注与先代故事缺位,"洪祀"至东晋时已为杂祀,唐修《晋书·哀帝纪》"史臣曰"强化了杂祀色彩.《通典》杜佑注可证中唐时人对"洪祀"的理解已偏离原典,转变为与鸿雁相关联的"鸿祀"."天文失度"当指隆和元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太史禳祈则指合朔救日礼.升平五年、隆和元年灾异指向,哀帝十二月 日食诏及"桓公入石头"童谣,源头皆指向桓温僭逾.哀帝正是以日食为契机,借口合朔救日无效,欲行"洪祀",意在表明桓温为灾异源头,而他则作为万民代表祭祀五精帝,求取谅宥的同时可端正承统,稳固元、明、成帝再至己的中兴正统谱系.在此意义上,"冀以免咎"实是哀帝欲颉颃权臣,维护积弱皇权的真实心态写照.无果而终后哀帝方回归下诏救日礼,后改元兴宁,并亲行宣示皇权的藉田礼.
文献关键词:
洪/鸿祀;东晋哀帝;杂祀;天文失度;皇权
作者姓名:
刘凯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凯-.杂祀、天象与皇权:东晋哀帝欲行"洪/鸿祀"考)[J].中国史研究,2022(04):88-106
A类:
杂祀,东晋哀帝,晋哀帝,天文失度,戊午
B类:
天象,皇权,元年,未果,尚书大传,五行,万民,民有,天降,天子,仪注,先代,东晋时,已为,晋书,帝纪,史臣,通典,中唐,时人,原典,鸿雁,相关联,十二月,朔日,日食,太史,升平,灾异,石头,童谣,桓温,借口,异源,祭祀,求取,端正,成帝,中兴,正统,以免,实是,颉颃,权臣,积弱,实心,写照,无果,方回,改元,兴宁,宣示
AB值:
0.4332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