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具体为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秀水519>秀水417,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播期每推迟5 d,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下降0.71 t·hm-2,常规粳稻下降0.30 t·hm-2,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种-齐穗期、齐穗-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J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稻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救灾品种若在7月15日前补播,籼粳杂交稻首选甬优1540,其次为甬优7850,而常规粳稻宜选用秀水519,且播期可推迟至7月20日.本研究结果可为浙东南地区受灾后,采用直播技术选择适宜救灾补播品种提供实践指导与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播期;直播稻;产量;温光利用;救灾
作者姓名:
马义虎;何贤彪;朱练峰;余山红;张中熙
作者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 317000;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1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义虎;何贤彪;朱练峰;余山红;张中熙-.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2(12):2462-2473
A类:
水稻生育时期
B类:
浙东,东南地区,区直,晚粳稻,温光利用,受灾,补播,粳稻品种,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秀水,大田,田分,不同播期,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温光资源利用,产量表现,推迟,hm,每穗粒数,结实率,顺延,播种,齐穗,穗期,成熟期,生育阶段,全生育期,有效积温,积温生产效率,一播,救灾,日前,直播技术,技术选择,实践指导,直播稻
AB值:
0.2345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