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文献摘要:
旨在探明在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特点.2018—2019年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品种连粳7号(对照品种1)和常规籼稻品种扬稻6号(对照品种2)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0、100、200、300、400和500 kg hm–2)处理和15N示踪微区试验.3个供试品种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甬优2640在施氮量为400 kg hm–2时产量最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均在施氮量为300 kg hm–2时产量最高.在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15N示踪试验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甬优2640≤400 kg hm–2、连粳7号和扬稻6号≤300 kg hm–2),可以增加成熟期植株和穗中肥料氮积累量、土壤中的残留量、肥料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降低土壤氮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肥料氮的植株吸收利用率和在土壤的残留率.在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肥料氮吸收量、在穗中的积累量、对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的贡献率均高于对照品种,肥料氮的损失量、损失率、在土壤的残留率均低于对照品种.肥料氮的21.0%~35.7%、6.7%~23.7%和42.3%~72.6%分别被植株吸收、残留在土壤中以及流失到了生态系统中.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率均较高,氮损失率较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甬优2640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施氮量为300 kg hm–2,产量可达13.0 t hm–2.
文献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施氮量;产量;15N示踪;氮素吸收利用
作者姓名:
周群;袁锐;朱宽宇;王志琴;杨建昌
作者机构: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群;袁锐;朱宽宇;王志琴;杨建昌-.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J].作物学报,2022(09):2285-2299
A类:
B类:
不同施氮量,氮素吸收利用,杂交稻品种,常规粳稻,粳稻品种,对照品,籼稻,大田,hm,15N,微区试验,示踪试验,加施,加成,成熟期,植株,肥料,氮积累量,残留量,对植,地上部,损失量,土壤氮,残留率,氮吸收量,氮吸收利用,氮损失率,试验条件,氮肥利用效率
AB值:
0.2083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