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平衡与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地设置与农业生产保障的制度经济史解读
文献摘要:
本文对我国近现代百余年间自然保护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经济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理解我国当前自然保护问题的现状及其与农业生产保障之间的内在演进机制提供一个制度经济史层面的解释.在溯源民国时期自然保护萌芽的基础上,将新中国成立以后自然保护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应用"DSR"分析框架梳理了不同时期制度演变的阶段特征和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制度演变过程中特定主体的行为特征,解读这一历史变迁内在的经济机制.研究认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和农业发展始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对农业生产加以保障是促进自然保护地制度变迁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二者的有机统一对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研究基于对制度变迁逻辑的反思,从强化自然保护和农业经济发展、协调公众参与和政府管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制度发展的建议.
文献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制度变迁;农业生产;制度经济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向南;李子杰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向南;李子杰-.平衡与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地设置与农业生产保障的制度经济史解读)[J].中国农史,2022(06):98-107
A类:
制度经济史
B类:
自然保护地,近现代,百余年,历史变迁,经济机制,保护问题,演进机制,民国时期,后自然,历史演变,五个阶段,DSR,制度演变,阶段特征,基本逻辑,制度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行为特征,制度变迁,内在因素,有机统一,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态环境,变迁逻辑,农业经济发展,公众参与,政府管控,制度发展
AB值:
0.29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