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明清太湖地区麦作发展及其社会效益
文献摘要:
明清太湖地区以稻作为中心的稻麦复种制度趋于完善,尤其是晚稻小麦复种增多,麦子种植面积扩大.麦作扩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民种春花不纳租税和稻田水旱轮作技术的进步.在稻麦复种、水旱轮作制度下,当地的麦类作物生产技术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麦子播种和水稻插秧的时令把握、田地整治与排水、田间管理等都与旱地种麦有所不同.太湖地区的麦作发展对于增加粮食生产、改善稻作农业生态,以及维持农民生计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关键词:
麦作史;稻麦复种;明清时期;太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惠富平;陆勇;钱伶俐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惠富平;陆勇;钱伶俐-.明清太湖地区麦作发展及其社会效益)[J].中国农史,2022(06):29-39
A类:
麦作史
B类:
太湖地区,稻麦复种,晚稻,小麦,麦子,种植面积,春花,租税,稻田水,水旱轮作,轮作技术,轮作制度,麦类作物,作物生产,地域特色,播种,水稻插秧,时令,田地,田间管理,旱地,种麦,粮食生产,稻作农业,农业生态,农民生计,明清时期
AB值:
0.4013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