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形成和演进的历史逻辑以及若干热点问题探究
文献摘要: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起飞和繁荣成果全民共享这三大阶段客观发展要求,回答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时期而存在和发展,以及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制度绩效.计划经济时期以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步确保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农业剩余来源;市场经济时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飞提供了可靠的"三农"保障;现时农民土地权益矛盾冲突的新难题,要根据集体土地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探索破解的基本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变动和前景.总之,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不仅适应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起飞,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而且正在以其内在规定性弥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三农"短板,助推中国人民"强起来";让亿万农民均等按份共有总计占国土面积近60%的集体土地资源所有权,共享繁荣成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献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内在逻辑;唯物史观;新中国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漱兰;李爽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漱兰;李爽-.新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形成和演进的历史逻辑以及若干热点问题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22(03):19-31
A类: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B类:
中国农村,历史逻辑,干热,问题探究,唯物史观,中国现代化,起飞,荣成,全民共享,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制度绩效,合作社,人民公社,原始积累,家庭承包经营,经营体制,农民土地权益,矛盾冲突,内在规定性,基本途径,制度发展,预示,总之,应于,站起来,富起来,补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强起来,亿万,按份共有,总计,国土面积,土地资源,所有权,新中国史
AB值:
0.2139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