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及其效力扩张的制度风险与因应解决方案
文献摘要:
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将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于征收申请环节,并将其效力扩张到对能否启动征收权予以约束,这一改革旨在充分保障被征收入的各项程序性和实体性的合法权益,但也意外导致土地征收向国家购买的混同和异化,原本公权性质的征收权在正式的法律制度上遂演变成"协议征收".征收权的公权性质之混同和异化将加大征收实务中"小群体抱团""钉子户"和地方政府"逼上梁山"等制度风险.因应解决征收权的公权性质之混同和异化所导致的制度风险,应当沿着疏解征收权的非公益性职能的思路,让公益性职能归公权、非公益性职能归市场,推动强化公益性征收的公权性质、建立国家购买集体土地制度和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位一体"改革.引入强制缔约制度是在新法确立的补偿安置协议前置框架下强化征收权的公权性质的可能选择,允许国家购买集体土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则是让征收权退出非公共利益领域的两项补位性制度安排.
文献关键词:
土地管理法;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强制缔约;国家购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靳相木;李梦微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靳相木;李梦微-.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前置及其效力扩张的制度风险与因应解决方案)[J].农业经济问题,2022(06):46-56
A类:
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国家购买
B类:
制度风险,因应,土地管理法,收权,充分保障,程序性,实体性,合法权益,土地征收,混同,公权,法律制度,演变成,大征,小群体,抱团,钉子户,逼上梁山,疏解,非公,公益性,归公,性征,立国,集体土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强制缔约,新法,许国,公共利益,补位,制度安排
AB值:
0.1890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