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冬季大范围极端冷、暖日的变化与成因
文献摘要: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JRA-55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1961~2017年冬季中国全区一致型极端冷、暖日和南北反位相型极端冷、暖日的特征.在1961~2017年冬季期间,随着中国平均温度增加,一致型极端冷日的发生天数在减少,且发生时间有向12月下旬到1月上旬集中的特征,而全区一致型极端暖日在1月和2月有显著的增加.全球变暖的作用使得一致型极端暖日的增多和一致型极端冷日的减少,但对一致型极端冷、暖日的总发生天数以及南北反位相型的极端冷、暖日的影响较少.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是一致型极端冷、暖日总发生天数的主要影响因子,20世纪90年代之前(后)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减弱(增强)对应着一致型极端冷、暖日总天数减少(增多).极端南冷北暖日与极端南暖北冷日基本呈现反位相变化特征,其与西伯利亚高压的南北分布有关.当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偏中高纬地区时,极端南暖(冷)北冷(暖)日偏多(少),而当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南北差异较小时,极端南冷(暖)北暖(冷)日偏多(少).在1961~2017年冬季期间南北反位相型极端冷、暖日总发生天数的变化较小.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可能是中国大范围两类极端冷、暖日的总发生天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文献关键词:
地表气温;极端冷日;极端暖日;西伯利亚高压;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左志燕;李明倩;安宁;肖栋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人体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上海20034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左志燕;李明倩;安宁;肖栋-.中国冬季大范围极端冷、暖日的变化与成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02):238-252
A类:
极端冷日,极端暖日,北大西洋经向翻转流
B类:
中国冬季,气象信息,信息中心,逐日,平均温度,气象厅,JRA,再分析资料,一致型,位相,发生时间,下旬,上旬,全球变暖,西伯利亚高压,相变化,中高纬地区,南北差异,AMOC,驱动因子,地表气温
AB值:
0.1955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