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热带海南岛地表和地下化学风化:对全球碳循环及海水Sr同位素演化研究的启示
文献摘要:
热带地区火山岛/岛弧的化学风化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水的Sr同位素演化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中国热带海南岛的玄武岩、花岗岩小流域和大河流域进行了河水、地下水、雨水以及基岩和沉积物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水样和固体样品的元素含量和Sr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河床沉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与87Sr/86Sr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关系,而这主要归因于沉积物的阶段性差异风化:风化早期阶段以黑云母占主导,87Sr/86Sr较高.此后斜长石开始风化,87Sr/86Sr逐渐下降.在风化程度中等阶段,斜长石大量分解后,各种富钾矿物风化加剧,87Sr/86Sr值升至最高点.在高风化程度阶段,随着富钾矿物逐渐减少,稳定的风化残余物质占据主导,87Sr/86Sr值逐渐下降.与年轻的活火山岛——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和印度洋的留尼汪岛相比(其地下化学风化速率2~5倍于地表风化速率),由于相对较低的降水量和老死火山低的孔隙度,海南岛地下水的流量和固溶物总量(TDS)要低的多,导致海南岛的地下化学风化速率低于地表风化速率,仅与高纬的俄罗斯堪察加活火山岛相近,为小安的列斯群岛和留尼汪岛的约6%~25%,属于全球地下风化贡献最低的区域之一.海南岛玄武岩区的地表化学风化和CO2消耗速率高于法国中央高原和西伯利亚,略低于夏威夷和德干,而显著小于东南亚的爪哇岛和吕宋岛.在温度相近的条件下,径流量对化学风化速率有着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较低的年径流量,热带区域的海南岛,其对大气CO2的消耗能力只是处于一个全球平均的范围内.
文献关键词:
海南岛;Sr同位素;差异风化;地表化学风化;地下化学风化;CO2消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彭精诚;郑栩;吴卫华
作者机构:
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精诚;郑栩;吴卫华-.热带海南岛地表和地下化学风化:对全球碳循环及海水Sr同位素演化研究的启示)[J].高校地质学报,2022(06):849-860
A类:
地下化学风化,安的列斯,安的列斯群岛,留尼汪,留尼汪岛,地表化学风化
B类:
海南岛,全球碳循环,热带地区,火山岛,岛弧,玄武岩,花岗岩,小流域,大河,河水,雨水,基岩,沉积物,综合研究,水样,元素含量,同位素比值,河床,化学蚀变指数,CIA,87Sr,86Sr,变化关系,归因于,差异风化,早期阶段,黑云母,斜长石,风化程度,富钾,钾矿,最高点,残余物,活火山,加勒比海,小安,印度洋,风化速率,降水量,老死,死火山,孔隙度,固溶,TDS,高纬,堪察加,下风,消耗速率,西伯利亚,略低于,夏威夷,东南亚,爪哇岛,吕宋岛,非常明显,控制作用,年径流量
AB值:
0.2500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