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例HIV-1感染诊断的特殊案例
文献摘要:
随着HIV检测技术的进展,试剂敏感性的提升,诊断窗口期也得到缩短,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窗口期分别为3周、2周和1周左右[1].目前,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简称规范)实验室检测基本策略是:先进行HIV筛查试验,有反应的样本再进行HIV补充试验,补充试验阳性的可做出诊断.常用的筛查试验包括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层析试验等,补充试验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试验[2].随着确证实验室HIV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HIV抗体不确定的情况一般都能得到及时处置,尽早给患者诊断结果.但初筛实验方法的敏感性问题导致漏检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分享1例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极易造成漏检的特殊案例,报道如下.
文献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特殊案例;早期感染
作者姓名:
叶碧峰;叶灵
作者机构: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碧峰;叶灵-.1例HIV-1感染诊断的特殊案例)[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03):350-351
A类:
B类:
HIV,感染诊断,特殊案例,窗口期,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实验室检测,基本策略,筛查试验,补充试验,出诊,化学发光,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层析,确证试验,核酸检测技术,抗体不确定,诊断结果,初筛,实验方法,敏感性问题,漏检,艾滋病病毒,早期感染
AB值:
0.3874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