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
文献摘要:
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呈现出多元性而非单一性,儒释道三家的雅俗精神构成了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的三个维度.儒家在传承、发扬周代礼乐文化——雅文化——的基础上,倡导"崇雅斥俗"的审美观,其中蕴含着文艺必须具有教化功能、具备道德内涵、拥有"中和"的审美特质.道家以出世的态度观照世界,欲超越现有的制度而回复到文明未开的原生性社会之中.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道家美学将儒家所谓的雅、俗皆视为"俗".所以道家美学不是求"雅",也不是求"俗",而是追求超越雅俗的"超凡脱俗".佛教以遁世的态度否定世俗政权、等级制度,击碎了雅俗以及雅俗之辨成立的基础.另外,佛教教人"成佛",即提升到"佛"的境界,这是一种不二的、无分别的平等境界.所以,以"佛眼"观之,世间一切雅俗凡圣、善恶美丑等皆不存在,佛教美学之雅俗精神所体现的是一种"非雅非俗"的圆融不二境界.
文献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儒释道;崇雅斥俗;超凡脱俗;非雅非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谭玉龙
作者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谭玉龙-.论中华美学之雅俗精神)[J].文艺评论,2022(02):1-10
A类:
崇雅斥俗,非雅非俗
B类:
精神呈现,多元性,单一性,儒释道,释道三,三家,周代,礼乐文化,雅文化,审美观,教化功能,道德内涵,审美特质,出世,观照,回复,原生性,思想影响,道家美学,超凡脱俗,佛教,遁世,世俗,等级制度,击碎,雅俗之辨,教教,教人,成佛,不二,无分,世间,凡圣,善恶,美丑,圆融,中华美学精神
AB值:
0.383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