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十七年"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的存在——赵树理的双重身份与农民立场及创作意识探究
文献摘要:
赵树理在其合作化小说中如实展现了 1950年代山西农村的真实情形与农民的思想状况.一方面表达了对合作化运动的高度认同感与支持态度,通过宣传合作化的优越性,以教育改造自私落后的农民群众.另一方面,他也将自己长期下乡体验生活,与农民一同生活劳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反映在了小说中.通过发表公开信、座谈会发言等方式表达了对合作化运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质疑和不满,在经过亲自调查研究之后,将意见和对策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汇报.赵树理所扮演的"宣讲员"与"谏言者"这一双重身份与农民立场的形成,在其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客观辩证分析和评判赵树理的复杂身份与创作意识,需要结合"十七年"特殊的历史语境与相关史料予以集中梳理和考察,理清问题的来路,进而对赵树理的创作姿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把握.
文献关键词:
赵树理;双重身份;谏言者;农民立场;创作姿态
作者姓名:
于树军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树军-."十七年"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的存在——赵树理的双重身份与农民立场及创作意识探究)[J].文艺评论,2022(01):41-52
A类:
农民立场
B类:
十七年,文学史,赵树理,双重身份,创作意识,合作化小说,如实,山西农村,思想状况,教育改造,自私,农民群众,体验生活,一同,生活劳动,劳动过程,公开信,座谈会,发言,亲自,自调,主管部门,汇报,宣讲,谏言者,一双,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辩证分析,历史语境,中梳,来路,创作姿态
AB值:
0.3437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