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文学文本意义生成的知识谱系考察
文献摘要:
"文本"作为文论研究的重要概念,在不同时期的讨论中均有体现.文本呈现对语言的态度及对意义的指向.依据语言形态变化和对意义的不同理解,文本大致可分为封闭文本和动态文本.自古希腊至基督教社会,人们生活在稳定的意义与同一性之中,文本语言透明,意义委付于神明且完全封闭.从文艺复兴开始,属人的权力被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本意义从揭示神启降格为彰显人性.尽管信仰基础丧失,但人文主义仍保有稳定的同一性.当代社会,人自身意义被拆解,文本依赖的外部同一性随之消泯.语言由透明转为晦暗,文本研究亦从外部转向内部.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者认为文本向内封闭,并利用语言分析解读文本,意图在矛盾和多重结构中发现稳定的意义.其努力终因信仰缺失而导致意义分化与混乱,文本亦由封闭走向自我拆解.但此拆解不仅未导致意义空无,反而赋予其临时在场的勇气.它要求文本直面他者,向无限性敞开,在互文中寻求稳定的同一性,即交流的同一性.在"我与你"的互动中,文本建构出公平对话场域,由此拯救文本意义的失落.
文献关键词:
文本;同一性;封闭;解构;互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昌玲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昌玲-.文学文本意义生成的知识谱系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2022(04):201-210
A类:
B类:
文学文本,文本意义,意义生成,知识谱系,文论,重要概念,语言形态,形态变化,同理,自古,古希腊,基督教,同一性,文本语言,付于,神明,全封闭,文艺复兴,抬升,降格,信仰基础,人文主义,保有,当代社会,拆解,消泯,晦暗,文本研究,新批评,结构主义,主义者,语言分析,分析解读,解读文本,终因,致意,空无,勇气,他者,无限性,敞开,互文,求稳,文本建构,对话场,拯救,失落
AB值:
0.5050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