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演变:来自东北亚陆缘增生杂岩的制约
文献摘要: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①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开始;③侏罗纪增生杂岩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岩物源的变化,与古地磁和生物学证据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小角度斜向俯冲和东北亚陆缘走滑的构造属性,导致了低纬度侏罗纪增生杂岩向高纬度的推移;④白垩纪—古近纪增生杂岩与陆缘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一起代表了该期俯冲带的存在,自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再到古近纪岩浆作用范围向海沟方向的收缩,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以及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过程的发生,同时标志着东亚大地幔楔的形成;⑤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日本海的打开,标志着现今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东北亚大地幔楔的形成.
文献关键词:
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古亚洲洋体制;环太平洋体制;俯冲带演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文良;王旖旎;王枫;唐杰;龙欣雨;董玉;李宇;张兴洲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文良;王旖旎;王枫;唐杰;龙欣雨;董玉;李宇;张兴洲-.西太平洋俯冲带的演变:来自东北亚陆缘增生杂岩的制约)[J].地质论评,2022(01):1-17
A类:
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跃进山杂岩,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古亚洲洋体制,环太平洋体制,俯冲带演变
B类:
西太平洋,增生杂岩,形成时代,同时代,火成岩,岩组,时空变异,沉积建造,太平洋板块俯冲,佳木斯,地块,东缘,二叠纪,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西向,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碎屑岩,物源,古地磁,小角度,斜向,走滑,构造属性,低纬度,高纬度,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晚白垩世,向海,海沟,后撤,rollback,时标,东亚,亚大,地幔,新近纪,期日,日本海
AB值:
0.2237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