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细胞DNA图像自动分析技术(DNA-ICM)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DNA图像自动分析技术(DNA-ICM)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DNA含量均为二倍体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69例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3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鳞形细胞癌(SCC)作为实验组,实验操作采用液基细胞制片仪制片3张,分别做巴氏染色细胞学筛查、Feulgen染色后DNA图像自动扫描与倍体分析、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DNA-ICM及HPV筛查SIL+的灵敏度为65.9%、84.6%(χ2=34.217,P<0.001),特异度为72.5%、55.1%(χ2=10.340,P=0.006);NILM、LSIL、HSIL、SCC的DI阈值分别为≤4、≤4、≤6、≤5;异倍体细胞平均个数分别为0.9、3.9、9.4、12.0,Ki-67阳性细胞平均个数分别为3.1、10.5、88.6、255.6,两组检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680,P<0.05);出现少量(≤2个)异倍体细胞的占比分别为10.1%、33.3%、26.1%、28.6%.在低、中、高危型HPV分组中细胞DNA异倍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2.1%、57.5%、82.3%,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3.420,P<0.001).结论 DNA指数(DI)反映了细胞周期中的DNA的结构与数量变化,DNA异倍体细胞的数量和DI阈值对细胞学的诊断、增殖的活跃度评估及病变的进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宫颈癌;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DNA图像自动分析;诊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琼;刘秀芬;盛友华
作者机构: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上海 2014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琼;刘秀芬;盛友华-.细胞DNA图像自动分析技术(DNA-ICM)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2(04):238-241,256
A类:
Feulgen,SIL+
B类:
自动分析,ICM,宫颈癌筛查,二倍体,正常宫颈组织,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形,SCC,实验操作,制片,仪制,巴氏,细胞学,自动扫描,Ki,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PV,DI,异倍体细胞,阳性细胞,高危型,细胞周期,数量变化,活跃度,人乳头瘤病毒
AB值:
0.2723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