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文献摘要:
背景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DNA错配修复;随访研究
作者姓名:
肖婧;吴颖
作者机构: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婧;吴颖-.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03):275-279,284
A类: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B类:
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意义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北医,医药学,药学院,十堰市,癌组织,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MutL,MLH1,MutS,MSH2,MSH6,减数分裂,分离蛋白,PMS2,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达缺失,缺失率,鳞癌,不同病理类型,MSI,低微,微卫星稳定,MSS,发生频率,频率比较,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错配修复蛋白,MMRP,总体生存,生存情况,独立影响因素,病变进展,进展及预后,对子,临床防治,子宫内膜肿瘤,随访研究
AB值:
0.1587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