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明清时期汉传佛教寺院的童行制度
文献摘要:
童行制度是汉传佛教储备僧才的重要手段,并且也延续了印度佛教的传统,明清时期亦是如此.明代延续了度牒制,清代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废除度牒,明清时期的童行合法进入僧团的制度障碍,在乾隆朝彻底消失.从《金陵梵刹志》及关于憨山德清的相关文献中能看出,明代一些大寺及高僧,能筹办"寺学",对童行展开教育,而针对清代童行的教育则主要从"训童行"等文字中反映出来.明清佛教的童行制度是涣散的,成体系的"寺学"教育,并未建立起来.童行的成长,面临着各种变数,他们能否受到良好教育,与其出身,是否遇到良师,是否成长在一个条件合适的寺院等有很大关系.
文献关键词:
明清;寺院;童行制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大伟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大伟-.明清时期汉传佛教寺院的童行制度)[J].世界宗教研究,2022(04):30-44
A类:
童行制度,朝彻
B类:
明清时期,汉传佛教,佛教寺院,印度佛教,度牒,三十九年,废除,僧团,制度障碍,乾隆朝,金陵,梵刹,憨山德清,大寺,高僧,筹办,明清佛教,涣散,成体,变数,好教育,出身,良师
AB值:
0.3755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