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献摘要:
专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推进,但类人思维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亟待突破,未来人机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亦面对重重挑战.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入探寻人机本质,在"人更像机器"还是"机器更像人"之间做出抉择.我们主张后者才是对人机未来更有益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探讨人类意识能否传递以及如何传递给机器.对人类而言,意识单元(我们称之为"认知坎陷")的产生与身体相关,如果意识脱离了人的身体上传给机器,就需要对意识分级并讨论其可迁移的程度.物理数学规律具有绝对可迁移性,意识世界的产物具备相对可迁移性.人能够将抽象概念通过附着与隧通进行具象表达并优化,在人际、代际间传播并达成共识,即形成了具备可迁移性的认知坎陷,而"自我"就是其中最原初的意识单元.通过认知坎陷工程化的方式,有可能让机器形成"自我"原型,习得隧通与迁移,实现机器类人思维的突破,即使如此,人的意识也无法完整地上传给机器.人机共融将有可能在第三代互联网或元宇宙中率先进行尝试并有望实现.
文献关键词:
定域性;元宇宙;可迁移性;认知坎陷;意识;自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恒进;蔡天琪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1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恒进;蔡天琪-.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J].社会科学战线,2022(03):154-161
A类:
认知坎陷
B类:
人的意识,重重,寻人,抉择,递给,称之为,人的身体,传给,物理数学,数学规律,可迁移性,抽象概念,通进,具象表达,原初,工程化,器形,习得,即使如此,整地,人机共融,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定域性
AB值:
0.3036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